腹泻减肥,实属不智

from 果壳网 guokr.com – 果壳网 http://www.guokr.com/article/99565/

小高同学借助秘方开塞露半年之间从180斤减到了120斤!可随后问题出现了:吃饭没胃口、几天也不排便、开塞露也失灵了,稍微一站就觉得肛门要“掉”下来,后来甚至整天坐在马桶上。最后不得不去医院治疗[1]

医生仔细询问后指出,这开塞露就是罪魁祸首。开塞露确实让小高同学瘦了,但开塞露作为一种导泻药物,长期使用的话,其副作用可不能小瞧。

开塞露是泻药

开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和辅助成分如山梨醇和抑制菌。甘油很多人都知道并且认为它温和无害,然而,开塞露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不易被肠道吸收的特点,在直肠形成高渗环境,从而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;再加上甘油的润滑肠道的作用,能比较有效地帮助排便[2]

对于没有便秘问题的人来说,使用泻药来减肥,实在是不智之举。

拉了、瘦了,副作用也来了

如果只是短时间应用泻药,那腹泻主要是导致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,体重称确实会说你“轻”了,但其实脂肪并没有消耗,一旦水盐代谢恢复正常,体重马上就会“反弹”。

像小高同学这样长期频繁使用药物导泻的话,肠道总是来不及好好吸收食物的营养就被迫排空,使得我们的身体始终处于“能量不足”的状态。而且腹泻导致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还会让人十分虚弱,食欲、精力都下降[3]

能量不足、虚弱、食欲下降虽然能让你变瘦,但当你为此而开心时,副作用的恶劣影响也开始显现了:

长期使用泻药会导致肠道运动功能紊乱,产生药物依赖,没药物刺激就不蠕动,更有甚者会操作肠壁末梢神经和肌肉组织,由功能性便秘发展为器质性便秘,给药也不排便了。最后导致肛门坠胀甚至便血[4]。这就是小高为什么会觉得肛门要“掉下来”的原因。

长期腹泻若发生肠道菌群失调,可能导致频繁腹泻或便秘,而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严重时可能会让你因脱水、低钾血症等而丧命!

强迫肠子“洗澡”危害多

我们常听到的所谓的清肠毒的药物、茶等保健品,其有效成分其实就是导泻药!正常情况下,我们的肠道没那么多所谓的“宿便”,也无“毒”可排。如果总是强迫你的肠子“洗澡”,危害多多。

导泻药其实有很多种,像开塞露和液体石蜡属于比较温和的缓泻药,而硫酸镁之类的,则是比较凶狠的刺激性泻药。其他还有乳果糖、蒽醌类、酚酞(果导片)、番泻叶、大黄等。

首先,缓泻药也是有危害的。

开塞露对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。而液体石蜡是类似开塞露的润滑剂,对于有食道反流问题的人来说,口服液体石蜡后,可能会导致反流误吸入肺,引起类脂性肺炎。虽然这种几率很小,但有反流问题的人如果必须服用的话,最好避免睡前服用,或者服用后站立一段时间[5]

然后说一说危害较重的泻药。

硫酸镁,作为一种强泻药,突然使用可能会导致急性脱水、低血压(盆腔充血导致的,因此经期禁服),连续应用可能会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等问题。而其中含有的镁离子、硫酸盐,被人体大量吸收后可能会引发高镁血症、高磷酸盐血症、低钙血症等问题,严重时可导致精神错乱、呼吸抑制、心脏骤停[6]

蒽醌类泻药,已经有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其会导致结肠黑变病。虽然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之间的关系目前还颇有争议,不过它在小鼠身上会导致畸变,目前美国和英国已经限制了含蒽醌类药物的使用[7]

至于我们所熟悉的番泻叶和大黄,很多人认为它们是中草药所以很安全。事实证明,番泻叶及其果实都含有一种叫做番泻苷的成分,被肠道菌分解后会产生大黄酸蒽酮——一种常见的肝毒性物质。大黄里面当然也有大黄酸蒽酮。因滥用中药类泻药导致急性肝衰竭而死亡的病例报道并不鲜见[8]

此外,含车前子的泻药可能导致过敏性哮喘。酚酞类药物可导致固定药疹、大疱性红斑和狼疮样反应等等 [9]

总之,腹泻减肥不是个好主意。泻药也不是你想吃,想吃就能吃的。

Tips:

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-简单算法

女子:基本热量(千卡)=体重(斤)×9

男子:基本热量(千卡)=体重(斤)×10

参考文献:
[1] 女孩用开塞露瘦60斤留后遗症
[2] 李显英.开塞露的应用体会及对包装的几点改进建议[J]. 医学信息(上旬刊),2010,(6).
[3] 查锡良主编.生物化学.第七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8
[4] Tedeseo FJ ,DiPiro JT ,房树津 ,蔡贵宝. 便秘时泻药的应用[J]. 国外医学(消化系疾病分册),1986,(2)
[5] 陈会,杨英明,赵俭,. 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1例报告[J]. 辽宁医学院学报,2010,(3)
[6] 贾绮宾,. 泻药与止泻药的合理应用[J]. 中国临床医生,2008,(7).
[7] 朱元民. 蒽醌类泻药与大肠黑变病[J]. 中华消化杂志,2004,(5).
[8] 蒋霞,刘滔滔,唐双意,. 番泻叶致不良反应116例文献分析[J].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,2009,(11).
[9] 余翠琴,张凡. 慎用泻药[J].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,2002,(5).

留下评论